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国产数据库市场,最近几年可谓是“过山车式行情”。从最初的“百家争鸣”,到如今的“半数消失”,速度比互联网裁员潮还快。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国产数据库厂商减少了64家,血雨腥风,连骨头渣都卷没了。
但在一地鸡毛的背景下,总有公司逆势生长。

ChMkLWi6R7OIFQ0EAAOFqwL6xsYAADYfQKxO0wAA4XD439.jpg

ChMkLWi6R7OIFQ0EAAOFqwL6xsYAADYfQKxO0wAA4XD439.jpg


创意信息,8月28日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旗下数据库业务(万里数据库)成绩单就挺亮眼:半年营收1356.27万元,同比增长96.32%;毛利881.29万元,同比涨了56.32%。
那么,问题来了,市场这么卷,万里数据库凭什么可以逆势增长、营收翻倍?
替代升级,迁移潮压顶
为什么现在国产数据库的生存空间如此残酷?因为,这不仅仅是“国产替代”的问题,而是政策收紧带来的“全面XC替代”。
过去,企业只需要在关键系统上完成XC替代,其他系统保持国产化替代即可。而现在,全面XC替代已经成为硬性要求,留给企业的模糊空间几乎不存在。
这就带来一个超级现实的问题:谁来接盘MySQL?
十年前,企业一边喊着降本增效,一边大规模“去O”,用MySQL取代Oracle,如今却要从MySQL再次迁到国产XC数据库,导致二次迁移压力剧增。
据一项非官方统计,目前国内党政、央国企的数据中心里,运行着接近300万套MySQL数据库,其中超过一半面临向XC数据库迁移的压力。对一些大型企业来说,MySQL实例数量动辄上千。如何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完成这样大规模的迁移?这是个让CIO头皮发麻的问题。
企业的诉求很简单:别让我重写业务逻辑,别让我停机,别让我赔钱。听起来像个段子,但这就是现实。
红海竞争,过半陨落,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过去几年,国产数据库厂商遍地开花,融资新闻一个比一个响,宣传PPT一个比一个花。但现在呢?潮水一退,全靠真本事。拼的不再是“谁故事讲得好”,而是“谁真能打”的。
尤其是MySQL替代,水深得很。它不是简单把数据库换个牌子,而是要兼容SQL细节、衔接上下游生态,还要确保原业务不崩。
目前拿到XC认证、在MySQL替代上有竞争力的厂商,屈指可数:阿里的PolarDB-X、中兴的GoldenDB、腾讯云的TDSQL,还有这两年被不少人关注的“专注MySQL替代”的万里数据库。

ChMkLWi6R7KIf-hMAAIQxDN0seYAADYfQKnP3AAAhDc216.jpg

ChMkLWi6R7KIf-hMAAIQxDN0seYAADYfQKnP3AAAhDc216.jpg



ChMkLWi6R7OIFMdBAAJZL77YhKUAADYfQKu4gUAAllH024.jpg

ChMkLWi6R7OIFMdBAAJZL77YhKUAADYfQKu4gUAAllH024.jpg


这几家打法不同,但有一点共识:谁能让客户少改代码,谁的胜算就大。
为什么有人能跑出来?兼容性+迁移体验是生死线
在这波MySQL替代潮里,最大的杀手锏是什么?不是性能指标多漂亮,也不是谁拿了多少融资,而是能不能让客户“不疼”。
企业最怕什么?最怕迁移过程中业务停摆,或者上线后Bug一堆。因为在他们看来,数据库是“水电煤”,一停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这波竞争,本质上是“谁能做到客户感受不到被替代”。
拿万里数据库来说,它在行业里有点特殊,因为它是目前唯一做到客户端和内核双100%兼容MySQL的国产XC数据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项目真的能做到“业务代码零改造”,原来的SQL不用重写,连接串一改就能跑。对甲方来说,这简直就是福音。
更狠的是,它搞出了“不停机迁移”方案,连金融行业都敢用。逻辑很简单:先全量迁,再做增量同步,业务不需要停机;切换后,原MySQL还可以作为从库挂着,保持实时同步,甚至随时能切回去。这套“双轨模式”,说白了就是“让甲方吃个定心丸”
再说它的“光速迁移”和“原地升级”,这两招专治两类客户:一类是服务器紧张的,一类是时间卡得死的。光速迁移就是跳过一堆传统流程,直接干;原地升级更狠,连服务器都不用换,MySQL主从架构直接在线升级完成国产替代。
别小看这两招,在实际项目里,它直接决定客户签不签单。
客户为什么愿意选它?看落地战绩
半年营收翻倍增长,不是嘴皮子能吹出来的,是客户用项目和信任投票投出来的。
金融行业,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项目,堪称标志性案例,万里硬刚两大云巨头,最后赢下来了;与此同时,万里还拿下了河北银行、国信期货、中粮期货等客户。运营商也不含糊,最近重庆移动、西藏移动、河北移动三连中标,这已经是继6月移动体系内的杭研院、陕西移动之后的第二波移动多项目中标。至于能源、公安,也有不少核心系统跑在万里数据库上,只是没那么高调。
这些客户的共同点是啥?高安全、高风险,一旦迁移翻车,代价极大能把这些单子啃下来,靠的不是喊“XC口号”,靠的是技术硬、工程稳、服务跟得上。
技术实力也不仅仅停留在产品层面。万里数据库参编《安全可靠 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技术要求》 、《安全可靠 集中式事务型数据库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及多项团体标准,获评XC工委会“卓越贡献成员单位”,行业话语权正节节攀升。

ChMkLWi6R7KIA3ofAAG-guSOn6IAADYfQKpUEwAAb6a790.jpg

ChMkLWi6R7KIA3ofAAG-guSOn6IAADYfQKpUEwAAb6a790.jpg


然后是一个很多人没注意的大动作。7月11日,在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上,万里数据库和哈萨克斯坦人工智能发展协会签下合作协议,把《万里安全数据库(GreatDB)上合版》正式推上上合组织框架。
这意味着啥?意味着国产数据库第一次,以标准化产品的身份,站上了国际舞台,带着“中国造”的标签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合作。这不是象征意义,而是实打实的里程碑。

ChMkLWi6R7OIAPkUAAIOPnnM1b0AADYfQK0wQ8AAg5W152.jpg

ChMkLWi6R7OIAPkUAAIOPnnM1b0AADYfQK0wQ8AAg5W152.jpg


更硬核的是,8月底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期间,哈萨克斯坦的部长直接登门,拜访万里数据库总部,这不是普通的商业拜访,这是信号——国产数据库,不止是在国内“顶得住”,还开始走出去。双方合作,已经不是浅水试探,而是正式下水,开始深潜。
红海未来:卷死还是卷赢?
国产数据库厂商的普遍难题在于:同质化严重,缺少真正的技术壁垒,只能在价格上拼命压低,最后越卷越难活。
万里的打法值得关注,不只是“XC替代”,而是围绕MySQL做深做透,形成迁移工具、管理平台、生态适配的完整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标准制定、生态布局,建立行业话语权,积极主动出海扩张业务版图。
国产数据库市场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爆发,但XC替代、行业数字化的刚需仍在,这是一场持久战,能笑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最会讲故事的,而是最能解决客户焦虑的。
万里数据库上半年的表现证明了一件事:市场并没有完全封死,差异化和硬实力,依然是破局的底牌。
谁能笑到最后?拭目以待。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这个论坛的氛围真好,大家都很友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提出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值得深入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这个帖子很有价值,建议大家收藏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楼主,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讨论很热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当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大家,一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楼主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深受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