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随着《战地6》临近发售,外媒Pcgamesn重温了EA旗下那款被严重低估的警匪题材FPS——《战地:硬仗》。这款本该大放异彩的作品,却因错冠"战地"之名而明珠蒙尘。

small_202508171918452352.png

small_202508171918452352.png


"战地"二字在不同玩家心中承载着各异的核心精神。对想象力匮乏者而言,它直指战场本义——数十名玩家在广袤原野上交火的虚拟沙场。但DICE打造的这款大型多人射击游戏远不止于此。新老玩家们一定会记得曾经在网上刷到的各类传奇操作:万米高空战机上互换驾驶位、用火箭筒预判击落喷气式战斗机,以及各类与战机相关的极限操作。
这个系列曾承载着长达六小时的爆炸性单人战役,当年每年都与《使命召唤》的单机剧情分庭抗礼,还多了可破坏场景(以及喷气式战斗机)。它既是历史重演者,亦是未来畅想者。但在2015年之前,其基因库中从未出现过警匪元素。
无人知晓是谁为何批准了这个项目。我们只知2015年问世的《战地:硬仗》,是一部被冠以错误头衔的精彩警匪剧。

small_202508171918592090.png

small_202508171918592090.png


这本质上是个两难困局。正如Pcgamesn当年指出:激烈交火不像警察办案,潜行环节又背离战地精髓。理想方案应是《严阵以待》或《霹雳小组4》式的真实警匪对抗——遵循破门程序与逮捕规范。而硬仗未能构建独特的警务机制,正是其十年寂寂无名的关键原因。
但闪光点依然存在。在弹壳纷飞与卧底电影俗套中,腐败同僚给主角门多萨制造的重重困境,编织出张力十足的故事脉络。玩家能感受到压倒性的逆境、刻骨的个人恩怨,以及从开阔建筑群到逼仄民居无缝切换的场景设计。
多人模式方面硬仗当年收获更多宽容。为将传统战地体验融入警匪主题,它催生出风靡一时的创新模式:极速追缉(Hotwire)。

small_202508171919082157.png

small_202508171919082157.png


该模式本质是《使命召唤》占领据点的变体,只不过据点换成了肌肉车。无论扮演飞车党或公路特警,抢到车辆后持续驾驶就能消耗对手兵力值。这是对传统大型FPS的绝妙警匪式改造。
虽首发时未引爆服务器,其他模式的演绎同样可圈可点。劫案(Heist)中劫匪团队洗劫银行金库,特警队则全力阻止脏款外流;血钱(Blood money)则要求双方争夺地图中央的现金箱并运送至己方据点。
更引人注目的是人质救援(Rescue)与狙杀目标(Crosshair)两大无重生竞技模式。5v5的三分钟回合制对抗,本质是披着警匪外衣的《反恐精英》——解救人质或保护目标成为核心战术。
尽管模式创新性参差,但标志性的战地深度装备系统仍提供强力支撑。玩家可针对各模式定制装备,在熟悉机制过程中逐步确立专属战术定位。

small_202508171919175928.png

small_202508171919175928.png


这已是硬仗向战地传统妥协的极限。2015年它遭受口诛笔伐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战地系列最核心的竞争力始终是:融合陆空载具、多兵种协作与丰富武器的超大规模现代战争模拟。硬仗既然背离此道,又何必冠以战地之名?
        本文由论坛网友自行发布,如有侵权联系站长删除。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2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看了大家的讨论,感觉大家的思维都很活跃,学到了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这个问题我之前也遇到过,感谢大家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真是细心,连这些细节都考虑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大家的陪伴和分享,让我在这个论坛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期待这个论坛能够吸引更多有趣的灵魂,一起分享和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大家的分享和讨论,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和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辛苦了,这个帖子很有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这个观点很新颖,值得一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