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hMkK2gLxFeID3sLAAWZ-fVwxsAAArohgM3WjEABZoR801.png

ChMkK2gLxFeID3sLAAWZ-fVwxsAAArohgM3WjEABZoR801.png

感谢网友提供的线索。2025年4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主导研发的中法天文卫星(空间多波段变源监视器,简称SVOM)正式发布了其首批科学成果。这款卫星于2024年6月22日成功发射,并已顺利完成各项在轨测试任务,计划在轨工作至少三年。
据官方介绍,SVOM卫星已成功探测到超过100例伽马暴,并发现了多种特殊类型的伽马射线暴。这些发现刷新了短时标伽马暴的最远观测记录。通过星地联合观测,科学家成功获取了22例伽马暴的光谱红移数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捕捉到来自130亿年前的一次伽马暴(编号为GRB 250314A),其红移值高达7.3,来自宇宙诞生仅7.3亿年的极早期阶段。这次伽马暴的光线经过约130亿年的漫长旅程才被SVOM捕获。科学家推测,这一伽马暴可能源于宇宙早期恒星坍缩形成的黑洞或中子星,为人类探索宇宙婴儿时期的景象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SVOM还首次获得了富X射线伽马暴与超新星关联的观测证据,这有助于揭示此类伽马暴的起源机制。卫星还捕捉到了伽马暴长时间持续爆发的活动现象,为研究伽马暴前身星类型及其中心引擎活动提供了关键数据。同时,SVOM观测到了伽马暴延迟的光学辐射,为理解X射线余辉缓慢衰减成分的物理机制提供了直接线索。此外,卫星还发现了一些可能被厚物质层包裹的伽马暴,填补了相关参数空间中长期缺乏的优质观测样本,进一步完善了伽马暴余辉的理论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SVOM还探测到一例编号为GRB 241105A的伽马暴,其红移值高达2.681,刷新了短伽马暴的最远探测记录。数据分析显示,该伽马暴可能由中子星或黑洞参与的并合事件引发。
中法天文卫星由我国自主研发,搭载了伽马射线监视器(GRM)、光学望远镜(VT)等国产设备,以及由法国研制的硬X射线相机(Eclairs)和软X射线望远镜(MXT)。卫星具备大视场伽马暴探测和高精度X射线、可见光后随观测能力。2025年4月23日,卫星交付使用仪式在上海张江举行,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使用,进入科学运行阶段。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楼主真是细心,连这些细节都考虑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期待有更多这样的高质量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牛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楼主提出的问题,让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会常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观点独特,很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参与,感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