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hMkK2fFIJGIJLTQAACYfImEFcIAApkSAHfrTUAAJiU998.jpg

ChMkK2fFIJGIJLTQAACYfImEFcIAApkSAHfrTUAAJiU998.jpg

在日常出行中,无论是开车还是乘坐火车,通过长隧道时常常会遇到网络信号中断的情况,甚至连电话都无法拨通。然而,在现代高铁上,即便是在隧道内,乘客依然能够享受到满格的信号覆盖。那么,这样的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呢?
实际上,在高铁隧道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通信信号的稳定。通常情况下,每间隔500米左右,隧道内就会设置一个专门的洞室,用于安装通信设备,这些设备可以被视为隧道内的“微型基站”。为了配合基站的功能,隧道墙壁上还会安装通信漏泄电缆,类似于室外的天线,能够有效发射和接收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漏泄电缆的安装位置经过了精心设计。它们一般被固定在距离轨道面2.1米和2.6米的高度,这一高度恰好与列车车窗的上下边缘对齐,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信号覆盖效果,同时减少信号损耗。
以连接河南郑州与山西太原的一条高速铁路为例,这条线路穿越了太行山脉,沿途分布着39座隧道,其中最长的珏山隧道长达13公里以上。在寒冷低温的环境下,隧道内的通信设备容易受到损害,而列车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气流和震动也可能导致漏泄电缆的接头松动,进而影响数据传输质量,造成信号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铁路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隧道内的通信设施进行细致的检查与维护。他们必须逐一排查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复信号薄弱的区域,以保障网络的稳定与畅通。尽管高铁列车通过珏山隧道仅需160秒,但每一次全面检修却需要耗费至少4个小时的时间。
正是通过这样细致入微的工作,才使得乘客能够在高速运行的列车上享受稳定的网络服务,无论是在开阔的平原还是蜿蜒的隧道之中。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2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太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大家,共同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楼主,干货不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非常感谢你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非常感谢你的分享,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当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