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刘慧伶/文 青铜器的修复及复制是古老的传统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让我们从四羊方尊、莲鹤方壶、马踏飞燕这些著名青铜器的复生中,去探索文物修复的秘密,去体会明星修复师的高超技艺。
四羊方尊:被炸成20多块碎片之后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1938 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炭河里遗址),抗日战争期间,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被日机炸成了 20 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十几年无人问津。
1954 年,经文化部指示,相关部门迅速通过专家会诊、攻关。最后,修复四羊方尊的重任落在了张欣如身上。
张欣如是文物修复专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为湖南省博物馆修复了各类文物约 5000 余件。
1954 年 5 月,张欣如开始着手修复四羊方尊。据他回忆说,四羊方尊拿过来的时候,已经过初步修复,但是修复效果并不理想,和原物有很大差距。为了使四羊方尊最大可能展现原貌,他每天要把 30 多公斤的方尊放在腿上,一手扶着,一手作业,再加上方尊的花纹很细,底盘又碎得厉害,因此费了不少功夫。
在修复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这些碎片除了可能散失到不同的地方外,还有可能变形严重。其次,四羊方尊上的纹饰精细复杂,修复过程中需要确保纹饰的准确对接和恢复。为了更好地修复四羊方尊,张欣如团队通过多方搜寻,尽可能收集到所有碎片,并依据碎片形状、纹饰等进行初步拼接。不仅如此,团队还采用专业的矫正技术,对变形的碎片进行精确矫正,然后使用先进的焊接技术,将碎片逐一焊接成形。在拼接和焊接过程中,修复专家仔细比对原器物的纹饰特征,通过精细的手工雕刻和修补,确保纹饰的准确复原。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修复,四羊方尊终于重放异彩,张欣如感慨说,四羊方尊是他修复生涯中“最好的”一次修复。
进行修复工作的张欣如
莲鹤方壶修复:最小干预原则
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23 年 8 月 25 日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与大多数出土的文物一样,莲鹤方壶在出土时也浑身是伤。由于长时间埋在地下,壶身已经生了许多铜锈,此外,壶盖、壶身、壶口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莲鹤方壶一只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另一只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前者的修复任务落在了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师王有亮身上,后者则落在杜安身上。
杜安是河南博物院文保中心副主任、金属文物保护研究基地副主任,有二十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经手修复了众多珍贵文物。
进行修复工作的杜安(左)
据杜安回忆, 1998 年,河南博物院新馆落成,他们趁着文物“搬家”的空隙,用了 3 天时间对壶身龙耳及立鹤出现的断裂进行了修复。当时四个人围着一件青铜器,每天工作近 16 小时。不过,在当时只是对莲鹤方壶的一部分进行了修复。后来, 2019 年又对该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修复。这次修复经过了整形、加固、补配、全色等 20 多道程序,每一个步骤都做了详细记录和留档。
由于年代久远,莲鹤方壶出土时破损严重,多处断裂且覆盖着厚厚的铜锈,增加了修复的难度。而且部分用于填补空缺的碎片已经缺失,无法直接找到原配碎片进行修复。对于铜锈的处理,杜安使用了激光清洗等无损清洗技术,能够在不损伤文物本体的前提下,有效去除青铜器表面的污垢和锈蚀,还原文物原貌。对于那些缺失的碎片,专家们则自己动手制作铜片,并填补到方壶的空缺之处,确保修复后的完整性。
为了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保证文物真实性,杜安并没有对莲鹤方壶进行统一着色。而是着重清理了有害锈,将记录着文物信息的无害锈保留,红斑处留红,绿锈处存绿,更好地展现文物的历史风貌。
2006 年,位于故宫博物院的莲鹤方壶交到了文物修复师王有亮手中。据王有亮回忆,文物刚送过来的时候,器身上有裂口,还有掉落的部分。由于文物在战乱年代曾修过一次,时间久远,因此受损部位需要再次修复。王有亮和他的团队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器物身上的裂口和掉落的部分,他们首先洗去铜锈,按照碎片上的花纹与断裂的痕迹,一片片小心仔细地拼接,直至将整个青铜器拼凑出大致轮廓。然后针对壶身空缺之处,寻找或制作合适的碎片进行填补,并通过焊接技术将所有碎片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修复莲鹤方壶的王有亮
飞燕展翅:铜奔马是如何站起来的?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 1969 年 10 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由于保管不当,出土时已满目疮痍:马头上有几簇鬃毛掉了,颈部一平方厘米大小的孔洞有7个,马尾断了, 3 个马蹄空着。那么,破损的铜奔马是如何“站立”起来的呢?
1971 年,这件东汉青铜雕塑被送至故宫博物院进行修复。故宫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 1939 年就开始修青铜器,有丰富的经验。
赵振茂(中)工作照
为了更好地还原青铜器的原貌,赵振茂并没有直接动手修复,而是先查找了秦汉时期战马的各项资料,包括秦汉时期的冶炼工艺等等,对当时战马的样子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之后才开始进行修复。
首先是焊接鬓毛和马尾,用铜锉把马头上的鬃毛和马尾断碴处锉新锉亮锉出焊接坡口,然后将折断的鬃毛和断尾与原器上处理好的碴口对严,开始用焊古代青铜器的烙铁进行焊接。
第二步是补配马颈上的孔洞,用钢锉将孔洞边缘锉亮露出新碴,用烙铁沾六成锡沿孔洞边缘补洞,直到补严为止,最后再用锉和刻刀将补配的锡面锉刻平,用砂纸磨光。
第三步咬旧,用毛笔沾咬旧液涂抹在马鬃、马尾焊缝及补配的孔洞上,不要等干燥,立即用清水浸泡刷洗干净、晾干,这时焊缝及补配的孔洞就变成旧色了。
第四步填缝,将立德粉、细黄土在磁钵里磨研成粉,再加入漆皮汁、搅拌均匀,调合成色泥。用小刀或小铲抠色泥在焊缝及补块的边缘、凹陷处抹平,重复二三次,不得凸起,干后用刻刀、细砂布碾平磨细。最后以加好颜料的稀漆皮汁涂刷二次。干后,再用最细的砂布擦磨细平。
第五步做地子,将砂绿、立德粉、石黄、章丹红、群青、黑烟子、红土子、朱砂等矿石颜料,还有细黄土粉放在磁钵里,用钵锤研磨,再倒入漆皮汁调成色汤。在焊接处及补块上全部抹上色汤,做上原器色地子,晾干。
第六步做锈以及补填空马蹄,在小盘内放入细黄土,兑入清水调成浆至稠泥状,用牙刷沾泥喷泼在地子上。锈色多的地方少喷,少的地方则多喷,喷后晾干,然后喷锈。最后一步,赵振茂用在漆皮汁内兑入黄土、章丹红调合成的稠色泥填满马蹄,经修饰就与铜奔马原貌一样了。
马踏飞燕是一件高度依赖力学原理的青铜器,因此,除了破损严重之外,如何保持力学平衡也是修复过程中的一道难题。修复专家首先对马踏飞燕进行了精细的测量,然后用锡焊技术对马腿、马腹、马脖进行焊接修复,同时对比凹凸度、花纹、光泽等必要因素,确保修复精度。在修复过程中,专家不断调整铜奔马各部位的重量分布,通过添加或移除材料,使其重心恰好落在燕子支撑马蹄的支撑点上方,从而保持其平衡状态。历时两个月,赵振茂等人最终让这匹东汉时期的青铜马成功地“站立”了起来。
镜面重生:修复艺术中的光影魔术
菱花带柄双龙镜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带柄八出菱花形,直径 12.5 厘米,长 21.7 厘米,镜圆凸边与柄的凸边相连。修复前存在肉眼可见的粉状锈,导致镜上的花纹或铭文已经完全消失,失去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因此必须及时修复。

在进行文物修复以前,要对文物的合金基体做成分检测,以便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依据。首先选用文物的残碎片和最具代表性的部位来取样,之后运用美国尼通XL 3 T 950 型便携能谱仪来对样品进行元素定量分析,最终检测出菱花带柄双龙镜基体为铜合金。
文物保护修复应按照基本原则和法规进行,遵循“协调一致”、“可辨识性”、“最小干预”以及“可持续保护”等,主要采取预防性保护技术措施,防止文物经过修复后再次受损,延长文物的寿命。
菱花带柄双龙镜的修复大致有清洗、除锈、做旧和缓蚀与封护四个步骤。清洗是实施保护修复措施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主要目的是初步软化、去除器物表面的疏松锈蚀物、可溶盐、土垢等,通过清洗可以进一步了解器物锈蚀产物的结构。
由于清洗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在实施工作之前一定要慎重,而本次修复的菱花带柄双龙镜腐蚀程度较为严重,因此在对带有特殊文化信息的器物局部进行清洗时要慎重考虑,其余部分可以用纯净水配合毛刷和洁牙机进行清洗。在经过清除污染物工作后还不能完全清除青铜器上的有害锈,菱花带柄双龙镜上有点状有害锈,所以采用锡粉法处理。
先用洁牙机或医疗工具清理粉状有害锈,并记下有害锈的位置,按比例混合无水乙醇和锌粉,调配至糊状,再用牙科调刀涂敷在清理完有害锈蚀的位置,取与涂敷位置大小相应的脱脂棉蘸去离子水敷上,接着用保鲜膜完全包裹文物保湿, 10 个小时后取出该器物,用去离子水冲洗处理部位后再涂敷锌粉,重复该操作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
接下来,要对青铜器进行做旧处理,该步骤通常是对矫形、焊接、补配、加固的痕迹,通过喷、涂、画等方法进行掩盖和修饰。为了阻止青铜器本体继续发生腐蚀,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工作。最后一步,为了增强金属本体对大气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抵挡作用,还需要将青铜器封护,在上面涂刷封护剂。
经过上述的一系列完整的修复措施,这面古老的镜子得到了重生,它不仅恢复了原有的模样,更增添了一份故事。每一条修复的痕迹都是修复师辛勤工作的结果,是现代工艺与古老智慧的交流。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面镜子将继续见证时间的流逝,反射出修复师的高超技艺。
人羊高足铜盘修复揭秘
在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深厚历史土壤中,一件珍贵的文物——人羊高足铜盘,静静诉说着斯基泰文化的辉煌。然而,岁月的侵蚀让这件曾经闪耀的青铜器变得斑驳陆离,破碎与残缺。
更危险的是,普遍存在着锈蚀、粉状锈等现象,粉状锈是青铜器文物上最常见的病害,它结构松软,经过千年的历史洗礼,很多青铜器中的铜胎已经变得很薄弱,一旦青铜器中的铜芯已经锈尽,等除去铜锈后,青铜器也就消失了。所以除锈对于修复青铜器文物很重要,也十分考验修复专家们的能力。经过 2500 多年的历史,人羊高足铜盘的人羊结构十分脆弱。在为它除锈时,修复专家使用了物理法去除表面硬结物,用软毛刷蘸去离子水清洗文物,用手术刀、超声波洁牙机对器物表面硬结物去除后再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
很多出土的青铜器在地下埋藏时,会出现挤压变形甚至破碎的状况。在对青铜器文物做好除锈工作后,就要对青铜器进行整形、补配、连接、加固、做旧、封护等整修复技术。
人羊高足铜盘除其中 8 只羊稍向盘内倾斜外,其余部位品相基本完好,修复师考虑到铜胎的薄弱,就不需要整形、补配等环节。最后一个必备环节,是青铜器的缓蚀和封护,缓蚀一般采取的是BTA缓释法,人羊高足铜盘有了这层保护膜,就可以抑制之后的锈蚀,延长它的自然寿命。封护则使用丙烯酸树脂,选择它的原因是因为它不与铜质产生化学反应,具有可再处理性和自修补性、使用方便等特点,这样一来,就减少了人羊高足铜盘受自然伤害的烦恼。为使修复后的青铜器具有良好观赏艺术性,避免修复部位与整体器物表面的色彩差异过大,需要进行随色、做旧处理,做旧程度要严格控制,不宜改变器物的原有色彩。
经过这些细致科学的程序,原本浑身是“伤” 的人羊高足铜盘现已被全面治愈,陈列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历史陈列厅,供广大游客观赏。
文物修复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到对文物本身的保护和复原,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每一次修复,映照出修复专家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文物修复不仅是专业人士的工作,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史林静. 一刀一锉间 再现“青铜时代的绝唱”N. 新华每日电讯, 2024-01-23 (005).
2桂娟,史林静,袁月明. 青铜时代的绝唱N. 新华每日电讯, 2023-08-25 (009).
3刘冕. 文物修复师揭秘如何守护青铜时代 J. 科学大观园, 2020, (20): 30-31.
4赵玉中. 修复“马踏飞燕”纪实 J. 中国书画, 2005, (06): 163-164.
5李强. 浅析青铜器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文物菱花带柄双龙镜修复为例 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 (08): 49-52.
6张超. 伊犁出土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人羊高足铜盘修复记 J. 新疆地方志, 2019, (01): 57-59.
图片 | 刘慧伶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2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感谢楼主分享这么有趣的内容,让我今天心情大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上的建议很实用,我会认真考虑并采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期待楼主能继续分享更多有趣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期待这个论坛能够成为我们共同成长的摇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的观点很有见地,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感谢大家的分享和讨论,让我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有才,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辛苦了,这个帖子很有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这个帖子让我对某个领域有了更深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